科普博主被大咖医生指出错误,发文怒怼医生“秀优越”!一个非专业博主凭啥这么狂?
导读
在专业大咖面前,她凭啥这么狂?
来源:医脉通
古有“班门弄斧”、“关公门前耍大刀”之说,今日小编算是彻底见识到了。
医生指出科普博主明显错误遭回怼:你在秀优越!
6月28日,B站up主某某姑娘在视频中科普起了正畸治疗患者要不要拍摄CBCT(口腔颌面锥形束CT)的问题,并声称关于其研究的报告已经登上《自然》杂志。
随后这个视频被华西口腔正畸科教授、博士生导师@李宇_华西口腔正畸 看到,并发文指出错误称:今天打开B站这个视频,看到开头便被惊呆!我的天,竟然有正畸文章能发表在Nature ?!这简直是整个口腔行业放卫星啊!怎么我们如此闭目塞听,竟然后知后觉?可当我看到 Scientific Reports 两字时,顿时明白这只是个“美丽“的误会。www.nature.com 跟 Nature 杂志可完全不是一回事!@**姑娘 这是你吗?做视频如此辛苦,为啥不请专业人士把把关?闹这样的笑话并不好笑。
图源:微博截图
本想着,这就是一个知错能改,虚心接受的故事,没想到这两天发酵成了“骂战”。
我们先来看看这个科普博主前前后后是怎么回应此事的:
图源:微博截图
重点一:勘误,CBCT的文章是发表在《自然》旗下子刊的 Scientific Reports 上,不是《自然》本刊上。
重点二:学术大牛们高高在上的优越感……您是觉得 www.nature.com 影响力不够吗?没想到您也是 Scientific Reports 黑啊。
重点三:指控李宇教授夹带私货……
关于这一点在评论区已经有人解释了:
图源:评论截图
我们再来看李宇教授的回复:
图源:微博截图
重点一:Scientific Reports 并非 Nature 子刊,Nature Medicine 这样的才叫 Nature 子刊。不过重点不在SR水平如何(SR上肯定也不乏好文章),重点在于张冠李戴;就算把 Science 说成 Nature,那也是张冠李戴,也是错。看到一个nature.com,便又是“《自然》杂志”,又是“顶级学术期刊”,大摆乌龙还要强词夺理。
重点二:发这个帖子,只是希望你吸取教训,以后更严谨些,避免再闹这样的笑话。
重点三:科普影响重大,应当严谨。
其实在这一来二去之间,孰是孰非我们心知肚明。
不过,冲着该博主的态度,小编倒是好奇起来,在专业大咖面前,她凭啥这么狂?
这个博主凭啥这么狂?
我们先来看一下该博主B站和微博上的个人介绍:
微博:朋友圈里躺着500+优秀牙医的口腔健康博主……
B站:专注口腔健康、牙齿正畸……
可以肯定,这个姑娘绝对是没有什么学医从医背景的,不然作为一个口腔健康类博主,她不得把这几个字焊在脸上。再者,就算朋友圈里躺着500+优秀牙医也不能改变你不是牙医的事实,难不成我加了马云的微信,我就是富豪了?
按道理讲,作为一个门外汉,她的视频得到了华西口腔教授的指点,不应该感恩戴德吗?这说明业内的大咖关注了你,还愿意指出错误望你有更好发展,怎么到你这里就不高兴,甚至还引战了呢?
为啥?为啥要引战?为啥这么狂?
我们先来看一个爆料:
图源:微博截图 具体深扒内容,大家可自行搜索
如果以上属实,那大家可能就明白了她为啥这么做?
那就是为了流量,为了做好“医托”更好引流。
关于“医托”这个知识点,@种牙匠黄建生 已经在微博上做出了解释:近来自媒体圈活跃着一批圈外人或者边缘人,她们打着科普的旗帜,一边捧合作门诊,一边攻击其他人,年纪轻轻,说话粗俗,目的只有一个——引流,引流各种病人,特别是正畸和种植的病人,然后卖给各地合作的诊所,这是种新的商业模式,有人将其称为网络医托。
图源:微博截图
倘若真是如此,不知本轮引战,谁给谁做了嫁衣?
不过,摒弃对战纷扰,回归到这件事本身——科普的严谨性上来,有些问题确实值得我们去深思。
谁都可以做科普,但不是谁都能做好科普
随着自媒体的兴起,科普进入了全盛时期。
当然,在这个人人都可以成为媒体主人的时代,科普内容注定良莠不齐。特别是医学类的科普,它关系到大家的生命健康,甚至影响着一个人的健康理念,因此医学类科普不仅仅是科普知识,更起着一个引导的作用。
为此医疗圈很多大咖觉得自媒体科普不能随便做,因为很多知识不是简单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,有时候反倒误解了读者,更容易引发医患纠纷。
后来很多医生也意识到这一点,在网络上发声变得谨慎,来维护这个行业,以免被人加以利用。
其实我们看上述事件中李宇教授的回复,他也是在强调科普的严谨性,因为它影响重大,专业人士做科普尚需字斟句酌,小心求证,更何况是那些把科普作为生意的外行呢?
那么,为何做科普要小心谨慎?
我们都知道现在医患关系中有一个很大的难题,那就是患者不信任医生,而不严谨科普的出现,只会加剧这一矛盾。
相信在临床诊疗过程中,很多医生都曾碰到这样的病人,拿着淘汰或者是错误的诊疗手段来质问医生,甚至对医生的操作或诊疗方案指手画脚,此时医生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解释和进行正确的科普。如果一番心血后,患者信服了就还好,但若他们仍然对一些不正当的科普深信不疑的话,医生与患者之前的关系只会更加得渐行渐远。
因此,医学类的科普,比想象中严谨,也比想象中难做。
可在这个自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,在这个人人都可科普的时代,怎样才能避免不正当的科普出现在屏幕上。小编想,李宇教授的这段话值得大家深思:
谁能来审核、监督他们的“科普”?对于科普博主是否应有相关专业的资质要求和监管机制?这似乎是当下一个突出的网络社会问题。
责编 亦一 小脉
精彩回顾